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外有没有新能源汽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国外有没有新能源汽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美国新能源没有普及?
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美国,48%的消费者没有兴趣购买新能源汽车,大多数消费者是因为看到高昂的价格标签后望而却步。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价格有所回落,技术可靠性也在逐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没有随之增强呢?2017年,君迪重新启动了这项调查,却发现不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上升到了73%。
为什么欧美不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结论:欧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力度不够大。
原因:首先,欧美国家相对来说对传统燃油汽车的依赖程度更高,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占比相对较小。
其次,欧美国家制定的政策法规对传统燃油汽车的限制程度较低,也没有给予新能源汽车很大程度的补贴或优惠。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成本仍然较高,欧美国家在经济上并没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去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内容延伸:尽管欧美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发展力度较小,但也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始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低碳环保的发展。
同时,随着技术不断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可能会逐渐成为主流。
为什么国外大品牌不研发新能源车,而我国是个车厂都能生产出来?
有几个问题:
1、这不是新能源车,是电瓶车。能量来源完全不新,污染也没减轻。
锂矿价格飞涨的同时也在带来生产与回收的污染。
2、技术难度并非重点,要不,咱怎会是个车企就能造呢?要不是恒大倒的快,不然它也是个造车新势力了。
3、安全性成本太高,或者说技术还不成熟。
安全性,电车上市太快,缺乏燃油车的整套安全性测试和数据积累。
当安全自燃(爆燃)事故时,魔迪可以用“换新车+5万软妹币”迅速公关成功,在水军滔天攻势下事故车主还沾沾自喜,完全忽视自己差点被燃掉的风险。林志颖倒是被嘲讽了。
如果是欧美国家,接二连三这类危机生命的事故爆发,只怕企业得破产。
这是售后理念的区别,也是国人法治观念还很滞后给了电车企业生存的空间。
交通工具首先考虑安全性,其次便捷性,再者舒适性。当然,还有人考虑到其他因素:面子和里子。
我国的汽车行业的发展目前主要还是做市场赚钱。“新能源(其实只是电动”可以作为一个很大的汽车卖点和经济增长点,所以我们大利发展“新能源”车。国外车企燃油车技术以发展很成熟了,所以不源意放弃。而他们也认为“电动”车并非新能源,所以不情愿去做研发工作。
首先呢,先指出你一个错误,现在已经没有哪个国际大厂不研发新能源车了,恰恰相反,它们都在新能源车领域发力,而且也全部都有新能源车的产品在销售!
你这个问题如果换一个准确一点的说法可以是:为什么国际大厂在新能源车方面的反应比较慢,我国新势力造车的反应非常快!??
这样就合适很多。
我觉得原因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看:一是传统车企自身的矛盾和局限性,这可能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国际大厂之所以能在百年汽车工业的发展中成为现在的样子,那都是在内燃机及其配套系统上下了苦工的,说无底洞级别的投入也不为过,它们在内燃机领域取得的成就,技术储备就算支撑未来30年的市场需求也是没问题的,可是忽然有一天,你跟他说,这些东西不要了,推倒重来,你觉得他们受得了么?或者说这世界上谁能受得了这种事呢?所以他们做的决定很一致,就是拖!内燃机多转一天,他们就多赚一天简单钱!
但是他们也知道,最终内燃机是会寿终正寝的,为这一天肯定是要做准备的,可是人都有惰性,尤其是这种惰性和资本的趋利避害相结合的时候,就会显得更加懒惰和保守,所以各大世界顶级车厂在新能源车领域进门最早!但是产生成果最晚!不认真投入就带不来丰厚产出!
我们国家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我们国家没有哪个车厂在内燃机方面有了不起的成就,基本上是拿国外的东西来逆向仿制再进行本土化适配,更加没有能跟人家抗衡的内燃机技术储备,合资40年,汽车市场***展十多年,我国造车工艺水平没问题了,产能没问题了,配套能力没问题了,可是核心技术研发是短板,而且补不上了,为啥?因为欠账太多!人家已经玩了100年的内燃机,我们才刚接触,起点差距太大了!
所以,对我国来说,彻底推倒重来,彻底摒弃内燃机,是最好的选择,它可以一下子抹平我国和德日美法这些汽车强国在核心技术上的代差!所以我国特别扶持新能源车!
我国的车企,也没有那种老技术研发的包袱,尤其是造车新势力企业,都不是有包袱,是带着别人(投资人)的钱进场,起点就是享受所有的产业红利!而且,他们不求技术突破,就聚焦满足市场需求(你可以说是内卷)。这样的结果就是短时间内形成了庞大的新能源车产供销体系!以目前的情况看,完全由市场主导的新能源车市场,可以孕育伟大的国内车企,希望他们把握机会,把自己做成百年老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外有没有新能源汽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外有没有新能源汽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